直播回顾|多方协作,助力新药临床运营合作共赢

有临
2023.12.11
1730


1211-01.jpg


11月29日有临医药携手CMAC平台邀请医院研究者、申办方和CRO专家汇聚一堂,针对如何提升新药临床运营效率,从各自视角展开探讨。本次直播由有临医药副总裁林蓓女士主持,特邀浙江省肿瘤医院I期临床病房主任宋正波教授、凯复医药临床运营副总裁王晓梅、征祥医药CMO李依霖及有临医药项目管理总监赵军威,期待能为大家带来启发。


1211-02.jpg



TOPIC 1       I期临床试验病房的建设和发展    


1211-03.jpg

宋正波教授

浙江省肿瘤医院I期临床病房主任  


“国家队”背书,学术带头人领航


由于国内新药整体研发趋势和业内对早期临床研究的重视程度,及所院融合的中科院医学所转化团队——创新药物研发中心加持,浙江省肿瘤医院I期临床病房成立短短三年,仅2022年单年度已有72项早期临床研究项目,占全院立项项目的30%,立项量处于国内比较领先的肿瘤专科医院地位。作为中心学术带头人,宋主任不断推动学科建设,产出一系列学术成果,其中包括排名位于国内前列的2020中国肺癌学术影响力,位居全国前6的全国胸腺肿瘤领域学者论文学术影响力TOP 100,同时荣登2022年度全球前2%顶尖科学家(肿瘤类)榜单等。


一手托两家:申办方+患者


申办方:改善立项服务流程以达到更快的启动速度,加强区域联动得以招募更多受试者,强化专职医护打造更安全的患者管理,形成患者入组良好生态环境。


宋主任特别提到,立项前会明确沟通入排标准及DLT定义等申办方易出错问题,并植入运营及管理经验,避免后续方案重复修订。原本从立项到项目启动平均时长5~6个月,如今缩短至3个月。为完善临床研究布局,提升入组比例的举措,宋主任表示,中心在每个研究靶点上都会设置2~3个临床研究。不低于两个是为保证患者有项目可选,不必等待;不高于三个,为避免个别靶点因较少见或罕见而无法入组。


患者:最大程度满足患者,对临床研究高质量筛选,为患者选择更好的新药。


宋主任着重指出,对II期、III期临床研究或临床实践做好差异化布局,能吸引更多患者。不做临床1代3代的EGFR-TKI耐药的新药,而做4代。针对PD-1/PD-L1耐药的新药,临床出现PD-1耐药之后,没有特别好的药物致力于解决耐药之后的新药。同时针对一些难治性的小细胞肺癌、胰腺癌,中心也有相关临床研究。



TOPIC 2    国内新药临床试操作实施要点及挑战   


1211-04.jpg

王晓梅

凯复医药临床运营副总裁


纵观全球新药研发,中国已逐步占据第二梯队重要地位,但抗肿瘤领域的新药靶点及适应症过于密集,消耗大量临床资源,且临床试验分期不均,大部分项目处于I期阶段,临床试验需求持续增长。


临床运营错综繁复,需捋清所有流程顺序,抓住关键流程及决速步骤,做好规划实施。针对突发问题要从患者获益、投入时间及产出质量等角度进行全方位分析,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及预案。晓梅总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:


-试验设计:需构建合理、有效的试验设计,制定可行、合理的研究程序(考虑患者的体验感、随访时间、时间窗等)。

-患者招募:临床试验是药物研发的探索,并非真实世界的诊疗过程,需分析并选择合适人群,制定相应措施,才能真正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,提高招募效率并保证样本的代表性。

-数据管理:可请数统专家制定合理有效的数据审核流程,使用高质量的数据输入系统,以严格保证数据的准确、完整和真实性。

-监管合规:考虑不同国家地区的相关要求(药品管理及对研究者的相关要求),符合各项法规指导原则,分析其对试验操作的影响。可参考NMPA最新发布的《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监督检查要点与判定原则》。


谈及对于未来的展望和挑战,晓梅总认为随着个性化医疗的崛起和数字技术的深入融合,临床试验也将更为个性化。改变了患者筛选和治疗策略,改进了患者参与体验,大幅提高数据收集效率。越来越多适应性实验设计被用于临床试验,无缝衔接II期和III期,缩短了整个运营时间表,对方案的计划性也提出更高要求,因此以往的运营计划、管理模式需作相应调整。


未来,临床试验将更趋全球化,跨国合作及多中心研究项目增加,需要理解和适应不同国家的监管要求。更重要的是,患者参与度和患者中心化策略将成为关键,临床试验设计需改善研究程序,获益风险评估过程需更多关注于患者体验,提高患者临床试验的参与度。


Key Points: 

-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至关重要

-临床操作过程要严格遵照方案设计和研究流程

-及时跟踪和预防方案违背/偏离的发生

-及时分析数据偏倚,盲态研究关注中心间的偏倚,开放研究关注不同队列之间的偏倚



TOPIC 3     申办方视角:全面管理快速推进临床试验


1211-05.jpg

李依霖

征祥医药CMO 


促进新药临床试验进度,是提高申办方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。加强申办方资源配置,筛选优秀供应商,是推进临床试验进度和质量的保证。


推进临床试验进度的全方位考虑


1. 临床试验实施的依据-临床试验方案

尽早提前准备:文献查询,寻找差异化开发路径;与临床专家充分沟通并邀请运营团队尽早参与方案制定。


2. 试验前准备过程中的并行步骤

充分讨论试验前的并行步骤,减少前期筹备时间:如条件许可,可考虑伦理前置。至少应提前准备,获取伦理及遗传办会议时间并制定相关计划表、确定汇报人,并在伦理会议前,与汇报人确认汇报内容。


3. 主要研究者对临床试验的领导力

有领导力的主要研究者,能大幅增加研究者团队的凝聚力。选择细分疾病领域专家,具备同类药物临床试验的丰富经验;对项目认可度高,沟通顺畅;定期主持研究者会议/SMC会议,加强所有研究者对试验的关注度。


4. 研究中心的选择及分中心研究者的选择

了解分中心同类竞争项目情况,流程是否顺畅快速,研究者、Sub-I及其他部门(如检验科、中心药房、机构、伦理等)的专业度和项目配合度。


5. 试验开始前的物资、心理准备及培训

提前预估,精准计算试验物资所需时间:抗原筛查试剂盒、中心试验室检测kits的包装设计、生物样本试管的标签设计、需添加稳定剂的试管准备、运输及使用等。勘察中心,观察操作流程及配合度,明确专业且快速对接的定向负责人。


尽早开展进入临床试验心理准备及培训:针对项目后期可能发生问题,对项目组进行多次培训及角色扮演训练,提高对试验流程的紧迫感、熟悉度及效率。与研究者密切沟通、实时同步进展,共同协调中心启动流程,加快启动速度。


6. 选择优秀供应商合作伙伴,促进临床试验的进度及质量

申办方是主体责任方,应充分了解项目及相关数据,合理配置好充沛资源。仔细考察、选择有经验有配合度的供应商,预估合理充足的工时。避免模式化会议,申办方应积极参与讨论并有效沟通,每次会议上对于项目问题讨论出明确的结论和解决办法。 



TOPIC4  浅谈临床试验入组提升 


1211-06.jpg

军威

有临医药项目管理总监


影响入组的因素


提升研究成功率的关键:质量好,速度快,成本可控。其中挑战最大、耗时最久的环节是入组,对其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如下方面:


-试验药产能:如mRMA单药研究,制备周期超过1.5个月,筛选成功受试者有一定概率会退出试验,影响潜在受试者入组积极性

-试验药安全性:如对试验药品安全性持有怀疑态度,易造成入组缓滞

-试验药疗效:如早期研究安全较好,但疗效相对一般,甚至连SD比例都很小,导致入组较慢

-试验药生产工艺:如药物配置出现悬浮物问题,会引发医院机构和伦理对药物安全性的质疑

-产品策略:如单药疗效一般,重点放在联合研究,可能会造成单药研究推进缓慢

-资源:如管线优先级降低或公司资金紧张

-研究者关注度:未和研究者保持密切沟通,导致研究者关注度相对不高

-方案设计:具备科学性但实操性较差

-受试者人群:如罕见突变的患者

-运营管理等


运营视角浅谈入组提升


一、计划制定:计划承接产品策略也会考虑实际落地,确保在内卷中有较高概率脱颖而出,好计划等于成功的开始


1. 项目

整体和阶段入组计划:节点设置需充分调研,同时紧凑、有一定难度、充分考量风险及预案等

整体SSU计划:按优先层级分批次启动,为入组争取更多战略时间


2. 中心:中心入组计划、SSU计划、筛选入组流程

常规立项、伦理、遗传办、合同流程外的细节要求和时间点,务必要非常精准。另外每家中心筛选入组流程从通用角度是一致的,但一定有细微差别,必须在中心启动前了解清楚,以免影响入组。


3. 招募:招募计划,为达成入组目标的外部招募计划


二、管理与跟进:持续地管理与跟进是确保计划落地、目标达成的关键


目标、计划动态调整:如早期研究传统“3+3”,发生DLT会触发当前剂量组再入3例,或者脱落1例会触发增补1例等,需及时调整入组计划并同步整个团队


绩效考核、激励:通过奖励机制牵引目标达成


入组偏差分析:分析阶段性入组延迟原因,判断可否避免,能否提升后续入组;对于超预期入组情况,可提炼总结成功经验


方法/工具优化:项目启动前的培训,或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提升方法和工具


与中心的沟通:必须密切、及时并同步


内外部会议:针对项目进行特定内容讨论,解决实际问题,必须有目的和产出


入组提升对临床研究提速至关重要,是提高研究成功率非常重要的一环。虽然影响入组的因素众多,但只要做好项目管理,就一定有提升空间。  






互动问答:

(如有其他想了解的专业问题,欢迎随时给我们留言)

咨询方式:+8621-58301389 / bd@union-laboratory.com 


Q1: 临床试验过程中需要研究者紧密的配合,如研究者太忙项目推进困难该如何解决?


宋主任:Leading PI的职责就是全程负责整个项目,如果选择“太忙”的Leading PI主导项目,可能部分责任还是在于申办方或SMO。


研究者无暇顾及项目大致有两种原因情况。第一种,大牌研究者可能同时承接100至200个国内项目,导致无法分清项目。此类研究者可能更看重项目数量,而非研究质量。第二种,研究者对研究重视度不够,可能因预期成果或提升名望的效果不理想,所以接受了竞争项目。但对于一个极具创新性的项目,任何一个好的研究者都会视如珍宝,愿意为其倾注大量时间心血。


为解决以上问题,首先要不断与Leading PI沟通,反复提醒研究的重要性,让他引起足够重视。其次,如果去中心化研究无法实现,申办方对大牌研究者仍抱有执念,建议再找位务实且拥有丰富经验的一线研究者担任Co Leading PI,以便及时补位,推进项目。


如果申办方还存有疑虑,可找位靠谱的key sub-I来推动项目,大多数key sub-I的临床经验不一定比大牌Leading PI要低。其实很多大牌研究者需四处奔波,无法长时间守在临床一线。


以浙江省肿瘤医院I期临床病房举例,我作为一线研究者,下面带三位key sub-I。所有项目从方案撰写,伦理审核,项目启动,病人入组,到项目出现SUSAR或SAE时,我们都会及时在24小时内沟通解决。团队还设有伦理秘书,从撰写方案开始,伦理秘书就会负责跟进,共同修改方案,过伦理。同时他统一负责全科所有项目过伦理,做到专人专管。因此能熟悉所有伦理流程,甚至能预测到伦理委员会的意见或建议,大幅提高一次通过率。另外三位key sub-I,每人负责一个重要领域:免疫、靶向、ADC。凭借丰富经验,Leading PI和key sub-I共同推动项目,一定程度上可缓解Leading PI或研究者太忙的困境。


Q2: 临床运营中的项目管理存在哪些难点? 


军威总:第一点还是计划,为确保产品最终上市,项目整体计划要符合最终目标而制定,并考虑目标的合理性。第二点是基于整体计划的各阶段计划,不同研究阶段会有不同。比如I期爬坡和II/III期入组计划制定会有一定区别。第三点是执行与管理,临床研究的复合度极高,实操过程一定会遇到各类难点。


李博:从申办方角度看,有两点一直令人苦恼。第一点是信息不对等且无法同步,尤其大型临床试验的项目团队牵涉人员众多,加上人员流动性问题,无法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一致性。第二点团队参与人员经验差别过大,导致同样的试验,不同的中心呈现的成果质量不一致,有些数据质量较差,进度也很缓慢,所以我们会选择进行多次培训。持续努力并贯穿每一个项目始终,对错误不听之任之,带着整个项目组一起往前走。


晓梅总: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。计划如果做得不够充分,仅仅是纸上谈兵而不能真正落地,项目管理一定一团糟。必须花大量时间真正将计划落地,根据项目需求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更新,让计划真正成为项目管理中能领导时间,管理人、财、物的工具。




面对目前的挑战及未来的变化,无论是研究者、申办方还是合作伙伴,都需要建立合作共赢的理念并立于一定的战略高度,不能仅依靠简单的角色分工和职责划分来做好临床试验。应整合汇聚内外资源,朝着共同目标,形成合力。


有临医药也将继续秉持“为新药临床提速度,为万千患者谋新生”的使命,致力于成为肿瘤创新药的首选的合作的供应商伙伴,帮助更多有临床价值的新药早日上市。



相关精彩内容请移步至

有临视频号,观看本期回放

0602-10.jpg

为感谢所有新老朋友

对有临医学的支持

我们将抽取20位幸运读者

送出精美礼品,聊表心意


欢迎大家扫码参与抽奖

1211-07.jpg